白内障患者要做什么检查呢

2017-06-25 20:24:39 来源:
分享:

白内障是眼科当中很常见的1种疾病了,白内障这类疾病,也1种会让我们的患者失去当明的1种眼部疾病,很多的人会认为,只有上了年纪以后才会得了白内障这类眼部疾病,其实白内障这类疾病的病发,年龄也正在逐步的年轻化,在得了白内障时都有哪些检查的方法呢!

1.眼压检查排除高眼压引发的视功能侵害。

2.房角检查利用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进行房角的检查,以了解虹膜角膜角的宽窄和开放程度,主要是在伴随青光眼史的患者中,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根据。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是目前了解眼前段组织结构的1种重要方法,它能够检查虹膜、房角、晶状体及其悬韧带情况,特别是在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或小瞳孔时,是白内障手术前1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图6)。

3.B超检查(B-ultrasonicScanning)对白内障患者是1种常规检查方法,可排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和眼内肿瘤等疾患。在晶状体明显混浊,眼底镜检查不能辨明眼底情况时特别重要(图7,8,9)。

4.眼部特殊检查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或有特殊要求,怀疑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要进行相干的检查。

(1)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视察细胞密度(Celldensity,CD)和6边型细胞(Hexagocyte)的比例。角膜内皮低于1000/mm2时,应慎重斟酌白内障手术方式,以避免出现术后角膜失代偿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图10,11)。

临床主要利用于晶状体核过硬或不正常角膜内皮细胞人群如高龄老人(80岁以上)、2次内眼手术病人、合并角膜病变的患者和有眼部外伤史的病人。

(2)视网膜视力检查:把特定的图象或视标投射到视网膜上,不管屈光间质是不是混浊,直接检查视网膜的视力,以了解患者手术后可能到达的比较好视力,是术前评价黄斑功能的1种重要检查方法。常常使用的有2种方法:①激光视网膜视力仪:利用激光干涉原理,白内障患者要做什么检查呢,光穿过混浊屈光间质之间的透明裂隙,让病人辨认不同空间频率的平行线条的方向而得出视力。②潜伏视力仪(Potentialacuitymeter,PAM):通过晶状体混浊的透明部位,投射0.1mm的点光源到视网膜,内含Snellen视力表视标让病人辨认而得出视力。这2种方法得到的视力大致相当于病人的术后视力,但在1些情况下与手术后患者恢复的视力有明显的差异:①混浊致密的白内障、玻璃体积血、散瞳不充分的患者,因光线穿透力有限,视网膜视力1般低于术后视力。当术前视力有0.1或以上时,白内障患者要做什么检查呢,90%的患者测出的视网膜视力大致等于手术后的视力(在两行视标之内);当术前视力低于0.1时,唯一60%的患者测出的视网膜视力与术后视力符合。②特殊眼底改变的患者,如高度近视者或黄斑水肿患者等,其视网膜视力可能高于术后视力。由于这些患者视网膜视力多在0.5以下,而阔别黄斑中心凹的光感受器也能产生0,白内障患者要做什么检查呢.3~0.5的视力(图12)。临床主要利用于欲了解术后视力的病人和怀疑眼底病变影响视力的病人。

(3)视野检查:对晶状体混浊较轻而具有1定视力的患者,进行视野检查可发现合并白内障的其他疾病。如中心暗点要警惕黄斑病变的存在,生理盲点的扩大及视野特点性的缺损要警惕青光眼及其他眼底病变的存在。由于白内障也会引发视野的改变,因此要联系裂隙灯视察到的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而加以鉴别(图13)。

(4)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目前有闪光、图形和多焦3种ERG,可记录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功能、视杆细胞功能和混合功能。闪光ERG反应了全部视网膜的功能。图形ERG主要反应黄斑的功能。多焦ERG能同时记录中央30°视野内100多个视网膜位点上的ERG,有益于诊断和判断术后视网膜的功能状态。临床上常利用的是闪光ERG,如术前ERG正常或轻度下落,估计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如果术前ERG明显下落或记录不到,估计术后的视力恢复不理想(图14,15)。

临床主要利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或全视网膜脱离者,表现为明视和暗视反应的下落乃至消失。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振荡电位下落。但是对非常致密白内障进行ERG检查时,由于光线较难到达视网膜,因此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5)视觉引发电位检查(VEP):VEP包括闪光VEP和图形VEP,用于记录从视网膜到视皮质的神经通路功能。当黄斑部和视神经出现病变时,可表现为振幅的下降和潜伏期的延长。当患者术前视力小于0.1时,1般采取闪光VEP检查。而患者视力较好时,可采取图形VEP检查。因此在晶状体明显混浊时,VEP检查对术后视功能的恢复程度具有较准确的预测性。

(6)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利用近红外光进行眼前后段结构的断层扫描,是1种高分辨率横截面成像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它可在活体内直观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细微结构,特别是对黄斑部疾病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图16)。

临床利用于怀疑黄斑裂孔(图17)、老年黄斑变性(图18)、视网膜前膜(图19)的病人。

(7)眼底检查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条件允许时可以推敲进行。

①眼底检查:利用直接眼底镜或间接眼底镜的红光反射法,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通过眼底镜检查,排除眼底病变特别是当晶状体混浊与视力降落不符时。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常见眼底改变有: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20);B.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图21);C.老年性黄斑病变(图22);D.黄斑裂孔(图23);E.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图24);F.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图25);G.视网膜脱离(图26)。

②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利用眼底镜检查眼底时,视察到的是静止和表面现象,而眼底血管造影则提供了动态和内在的状态。通过应用造影剂在视网膜和脉络膜显影的特性,可全面地了解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的新生血管和血管渗漏。造影方法分为2种:

A.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以荧光素为造影剂,主要反应视网膜血管情况。

临床利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27)、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图28)、视网膜静脉阻塞(图29)、老年黄斑变性(干性型)(图30)。

B.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以吲哚青绿为造影剂,主要反应脉络膜血管情况,多利用于出血性的眼底疾病。

临床利用:老年黄斑变性(湿性型)(图31)、中渗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图32)、高度近视新生血管膜(图33)。

但在得了白内障疾病的时候,需要做哪些检查我们在以上的文章当中为大家做的介绍,相信大家看过我们的文章介绍以后也都有了解了,小编在这里提示大家,白内障患者要做什么检查呢,刚才得了白内障这类疾病的时候,大家1定要重视起来,尽早的进行医治,并且在治疗的同时,大家也要多了解1下关于这类疾病的护理方法。

分享: